山西省


介绍

山西省,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省为邻,西与陕西省相望,南与河南省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常住人口3481.35万人。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 80%。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西地处秦晋文化区,历史代表文化为“三晋文化”。

2022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5642.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0.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40.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61.34亿元。

基本信息:

外文名:Shanxi

别名:晋、三晋

行政区划代码:140000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华北地区

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华北

面积:156700 km²

下辖地区:11个地级市

政府驻地: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30号

其他信息:

邮政编码:030000-0480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481.35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皇城相府等

交通信息:

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运城张孝机场、长治王村机场、大同云冈机场等

火车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等

车牌代码:晋A—晋M

1 历史沿革

上古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约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出现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大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夏朝早期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晋南夏县一带,今夏县东下冯遗址是重要的夏墟。

图片缺失

山西南部在其“邦畿千里”之内,其余地方则散布着十几个方国部落。

西周

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

春秋

晋国发展强大,逐步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大约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设置有50余县,其中山西境内有10余县。晋国是郡县制的起源地,后来秦将这种制度推广向全国。

战国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在山西,赵国辖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少部,魏国辖西南部、东南部少部,韩国辖东南大部和西南少部。起初,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晋源区东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尧都区),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运城夏县北),后来随着疆域的扩大移向河南、河北。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东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山西分属赵、魏、韩三国领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又不断增设到40余郡。今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代郡、云中郡分辖,其中代、云中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70余县。

图片缺失
西汉

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制,地方实行州郡县制,全国划分为13州。今山西及周边陕西、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并州、幽州、司隶州(京畿长安范围)3州领属,并归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代、河东6郡分辖,其中西河、代2郡治所不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东汉

地方建制基本沿袭西汉。西汉末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羌、鲜卑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到东汉中期,山西北部、中部、西部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

魏晋南北朝

初期的三国时期,今山西全境属魏国。

西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方山县城南南村)建国“汉”,不久迁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后其子刘聪打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灭西晋,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方的局面。在此期间,山西境域为刘渊族侄刘曜创建的前赵、羯族首领石勒创建的后赵、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创建的前燕、氐族首领苻洪创建的前秦、氐族贵族姚苌创建的后秦、鲜卑族首领慕容泓创建的西燕、鲜卑族首领慕容垂创建的后燕、匈奴部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创建的北魏等国的领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山西为北魏领地。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西绝大部分为东魏领地,南部余部为西魏领地。后来,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山西统一为北周领地。


隋朝建立后,起初在地方取消了郡一级建制,在要冲诸州设总管府,以州刺史兼总管,统领邻近数州。山西境内并州、代州、隰州、朔州设总管府。后来又改州为郡,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最多时全国置190郡。山西及周边河北、内蒙古一带为太原郡、定襄郡、马邑郡、雁门郡、娄烦郡、西河郡、离石郡、上党郡、长平郡、临汾郡、龙泉郡、文城郡、河东郡、正平郡分辖,其中14郡治所均在山西,山西境内置有90余县。


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


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图片缺失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设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山西省设立中路道,北路道和河东道。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民国十年(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详情见:红军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西境内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 十四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同年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图片缺失

2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省会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余10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吕梁、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太原市小店区省府街3号。

图片缺失

太原市

山西省会,位于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州)。自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筑晋阳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辖6区3县1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图片缺失

大同

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境内的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九龙壁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龙壁。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辖4区6县: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

图片缺失

朔州

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有集中体现金代建筑艺术成就的朔城区崇福寺,边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辖2区3县1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市。

图片缺失

忻州

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内五台山是5A级景区,在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25180平方千米,辖1区12县1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图片缺失

阳泉

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唐代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有冠山书院、女作家石评梅故居、中山国古长城等。总面积4451平方千米,辖3区2县: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图片缺失

吕梁

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诤臣名相孙家淦,革命英雄刘胡兰。总面积21143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图片缺失

晋中

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有乔家、王家、常家等晋商巨贾大院,有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馆”的平遥双林寺。总面积16408平方千米,辖2区8县1市:榆次区、太谷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图片缺失

长治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传说均发端于长治,被誉为“中国神话的故乡”。总面积13864平方千米,辖4区8县: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图片缺失

晋城

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拥有古文化遗址6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尤其是现存宋、金时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总面积9484平方千米,辖1区4县1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图片缺失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10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源在临汾,5000年华夏文明之宗在临汾,600年大槐树移民之根在临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山西的30%。总面积20589平方千米,辖1区14县2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图片缺失

运城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是关公故里,境内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总面积14106平方千米,辖1区10县2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东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灵丘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6%。

地形地貌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最高处为东北部的五台山叶斗峰,海拔达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南部边缘运城垣曲县东南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境域地势高低起伏异常显著。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脉形成的块状山地,由北往南主要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其山势挺拔雄伟,海拔在1500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洪涛山和吕梁山脉所属的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主要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关帝山海拔最高达2831米。中部由北而南珠串着彼此相隔的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等“多”字形断陷盆地,东南部还有较为独特的长治高原断陷盆地。全省主体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形。

山西省境内中部及东南部的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晋城、长治盆地,以及分布在东西太行吕梁山两山之间的中小盆地及河流谷地,为省内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气候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图片缺失

水系水文

山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千米。

4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流域面积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中等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有397条。山西省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绝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向省外发散流出。山西是海河主要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的发源地,因此也被誉为“华北水塔”。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大型水库蓄水量15.9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山西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386.95万公顷(5804.25万亩)

其中,水田0.50万公顷(7.53万亩),占0.13%;水浇地104.78万公顷(1571.73万亩),占27.08%;旱地281.67万公顷(4225.00万亩),占72.79%。忻州、临汾、吕梁、朔州、运城等5个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1%。

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273.00万公顷(4095.04万亩),占全省耕地的70.55%;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113.95万公顷(1709.22万亩),占29.45%。

位于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地区的耕地3.77万公顷(56.50万亩),占全省耕地的0.97%;位于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含400毫米)地区的耕地257.04万公顷(3855.55万亩),占66.43%;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的耕地126.15万公顷(1892.20万亩),占32.6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79.73万公顷(2695.92万亩),占全省耕地的46.4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41.60万公顷(624.04万亩),占10.7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3.70万公顷(1255.47万亩),占21.6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7.72万公顷(565.80万亩),占9.7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4.20万公顷(663.03万亩),占11.42%。

全省的坡耕地112.44万公顷(1686.66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9.06%;梯田耕地94.78万公顷(1421.68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4.49%。

二、园地64.09万公顷(961.38万亩)

其中,果园55.38万公顷(830.63万亩),占86.40%;茶园0.002万公顷(0.02万亩),占0.002%;其他园地8.71万公顷(130.72万亩),占13.60%。园地主要分布在运城、吕梁、临汾等3个市,占全省园地的75%,其中临猗县园地面积最大,占全省园地15%。

三、林地609.57万公顷(9143.50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303.24万公顷(4548.57万亩),占49.75%;竹林地0.03万公顷(0.43万亩),占0.005%;灌木林地173.46万公顷(2601.86万亩),占28.46%;其他林地132.84万公顷(1992.64万亩),占21.79%。吕梁、临汾、忻州、晋中等4个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5%。

四、草地310.51万公顷(4657.66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0.67万公顷(10.01万亩),占0.21%;人工牧草地0.48万公顷(7.21万亩),占0.15%;其他草地309.36万公顷(4640.45万亩),占99.63%。草地主要分布在忻州、大同、吕梁、晋中、临汾等5个市,占全省草地的73%。

五、湿地5.44万公顷(81.6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全省涉及5个二级地类。其中,森林沼泽0.005万公顷(0.07万亩),占0.09%;灌丛沼泽0.09万公顷(1.34万亩),占1.65%;沼泽草地0.04万公顷(0.53万亩),占0.65%;内陆滩涂5.24万公顷(78.55万亩),占96.22%;沼泽地0.08万公顷(1.14万亩),占1.40%。湿地主要分布在忻州、运城等2个市,占全省湿地的46%。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1.76万公顷(1526.35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10.82万公顷(162.23万亩),占10.63%;建制镇用地10.69万公顷(160.42万亩),占10.51%;村庄用地65.32万公顷(979.78万亩),占64.19%;采矿用地13.26万公顷(198.84万亩),占13.0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67万公顷(25.07万亩),占1.64%。

七、交通运输用地26.98万公顷(404.74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58万公顷(38.67万亩),占9.55%;轨道交通用地0.0002万公顷(0.004万亩),占0.001%;公路用地12.80万公顷(191.95万亩),占47.43%;农村道路11.39万公顷(170.88万亩),占42.22%;机场用地0.19万公顷(2.89万亩),占0.71%;港口码头用地0.001万公顷(0.01万亩),占0.003%;管道运输用地0.02万公顷(0.33万亩),占0.08%。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31万公顷(259.62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9.76万公顷(146.40万亩),占56.39%;湖泊水面0.36万公顷(5.43万亩),占2.09%;水库水面3.56万公顷(53.41万亩),占20.57%;坑塘水面1.07万公顷(16.01万亩),占6.17%;沟渠1.93万公顷(28.91万亩),占11.13%;水工建筑用地0.63万公顷(9.46万亩),占3.65%。运城、吕梁、忻州等3个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42%。

植物资源

山西省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植被从南到北可分为: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也是植被类型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2022年,山西省森林面积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6%。

动物资源

图片缺失

山西省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山西是中国拥有野生华北豹数量最多的省份,包括榆次、灵丘、五寨、宁武、和顺、左权、陵川、阳城、沁县、翼城、夏县、平陆、交口、平遥、沁源,都发现了华北豹。2017年5月,山西省确定可识别华北豹个体达80只。

矿产资源

山西省已发现的矿种达120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镁矿、冶金用白云岩等5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金红石等32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09.01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17.3%,居全国第三;煤层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304.0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15.27亿吨(矿石量),居中国第一,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2.44%;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9.3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铜矿集中分布于山西省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229.94万吨(金属量);金红石保有资源储量426.3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煤、铝土矿等沉积矿产分布广泛,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但是重要金属矿产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

国土资源

2022年1月27日,山西省公布第三次国土调查(下称“三调”)主要数据,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中,全省耕地5800余万亩。山西全省耕地共5804.25万亩。其中,水田7.53万亩,占比0.13%;水浇地1571.73万亩,占比27.08%;旱地4225.00万亩,占比72.79%。忻州、临汾、吕梁、朔州、运城等5个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1%。 园地961.38万亩,主要分布在运城、吕梁、临汾等3个市,占全省园地的75%。林地9143.50万亩,吕梁、临汾、忻州、晋中等4个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5%。草地4657.66万亩,主要分布在忻州、大同、吕梁、晋中、临汾等5个市,占全省草地的73%。 湿地全省涉及5个二级地类,共81.64万亩,主要分布在忻州、运城等2个市,占全省湿地的46%。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26.35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62.23万亩,占比10.63%;建制镇用地160.42万亩,占比10.51%;村庄用地979.78万亩,占比64.19%;采矿用地198.84万亩,占比13.0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5.07万亩,占比1.64%。 交通运输用地404.74万亩,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9.62万亩,运城、吕梁、忻州等3个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42%。

5美食小吃

城市 美食小吃
太原 太原头脑、清徐灌肠、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娄烦子推蒸饼等
大同 灵丘黄烧饼、老大同八大件、大同黄糕、浑源凉粉、阳高羊汤、天镇豆皮、广灵驴肉等
朔州 山阴塞上冻兔肉、应县凉粉、右玉羊肉、怀仁黄糕、应州牛腰等
忻州 定襄蒸肉
阳泉 阳泉漂抿曲、平定过油肉、盂县莜面栲栳栳等
吕梁 碗团等
晋中 平遥牛肉、太谷饼等
临汾 晋南醪糟、鼓楼羊杂割、牛肉丸子面等
长治 长治腊驴肉、长子炒饼、屯留水煎包、壶关口水猪肝、潞城驴肉甩饼、襄垣混汤素饺、武乡枣糕等
运城 闻喜煮饼、黄河鲤鱼、羊肉胡卜等
晋城 泽州馔面、沁水饸饹、阳城杂割、陵川面羊、阳城肉罐肉等